CopyRight ©www.claitmanmusic.com
鲁ICP备09083916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810200048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烟台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管乐重奏音乐会举行
北京的天气虽然炎热,但挡不住广大听众对音乐的执著和喜爱。6月29日晚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迎来了一场由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管乐首席演奏家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全新曲目室内乐重奏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近年来最有质量、最让人激动的一场管乐室内乐重奏视听盛宴。此次管乐室内乐重奏专场音乐会是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赵瑞林教授和指挥系主任陈琳教授共同倡议,并得到院长俞峰教授的大力支持,在各部门领导的合理协调和积极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这场高规格、高水准的音乐会。
此次音乐会意义重大,是新歌剧音乐厅建成以来的首场管乐室内乐重奏专场音乐会。参加这次演出的各位演奏家们都是由2017年3月学院新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首批招聘入围者,现在都是乐团各个声部的首席演奏家,他们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大学学习后,又继续到美国与德国深造学成后归国的一流演奏家,很多人都在国外职业乐团担任过职务,其中有的人不乏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布了全世界。
长笛首席张毕乐从小就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又考入美国的大学继续学习。前后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在多项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包括2006美国NFA长笛比赛、2015年鲍勃萨科斯比赛及2017第47届贝尔格莱德国际青年长笛比赛等。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木管声部长。
双簧管首席段治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留德期间与慕尼黑室内乐团指挥合作,在德国、奥地利成功地演出过马勒等著名作曲家的交响曲作品。还获得了由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木管室内乐比赛双簧管一等奖。
黑管首席翟星星相继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并最终获得艺术博士学位。曾荣获美国音乐协奏曲比赛金奖,捷克国际单簧管比赛大奖。并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还应邀在美国最大音乐节之一tanglewood举办独奏音乐会等。
巴松首席王昱苹,先后毕业于台湾省屏东教育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2013年获得台湾音乐比赛巴松组优等大奖。2014年与屏东教育大学管弦乐团演出莫札特巴松协奏曲。于2012年起至2015年任职于台湾省高雄市交响乐团客席巴松演奏员。旅美期间,多次担任印第安纳大学爱乐乐团巴松首席。
圆号首席张咪咪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自幼学习钢琴。200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与父亲张诚心教授学习圆号,2004年赴美国学习,十三年后成为中国第一位圆号音乐艺术博士(DMA),毕业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美国Spotlight competition历史上的第一位铜管冠军,并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办独奏演出,其采访被刊登在洛杉矶时报。2010年起被耶鲁大学聘为艺术家讲师。2012-2017在美国博根音乐学院任教,并在普林斯顿交响乐团和美国国家芭蕾舞乐团兼职。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铜管声部长兼管弦系圆号教师。
此次管乐室内乐重奏音乐会特邀请到中国圆号演奏家、教育家,中国圆号学会执行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圆号教授张诚心老师为我们前来助威捧场,我们真是荣幸之至。张诚心教授是位资深的圆号演奏家,也是一位木管重奏艺术家。早在80年代末他就是中国音乐圣殿中央乐团的木管五重奏组成员,90年代后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后,与木管老师们一起合作成为本校最优秀的木管五重奏组。他的艺术经历积淀着极为丰富的演奏经验,对我们的音乐会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我们受益匪浅并深表谢意!
音乐会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就去后台向演奏家们表示祝贺,他们精湛的表演技艺折服了到场的观众。在与他们的简短聊天中,我理解和学到了他们此次选择的这三首曲目其内容含义和创作背景。下面我将把这几首乐曲的创作风格与乐曲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首曲目的作曲家雅克・伊贝尔是代表20世纪法国作曲家之一,作曲风格轻妙、洒脱、新鲜、纤细。 1930年所写的这首为木管五重奏的「3首小品」有着格什温的美国爵士要素,却有着伊贝尔本身的音乐特色,成为这首作品的魅力。这首木五组曲展现了伊贝尔的音乐色彩与创造力。他发现这五个乐器组合在一起可以展现丰富的音乐色彩魅力。以澎湃、华丽又嘹亮的音乐主题开始了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开始于长笛与单簧管亲密而美丽的对唱,这是三个乐章中最短的一首。在后半部加入双簧管、圆号与巴松,以扩大乐曲的色彩。在第三乐章,伊贝尔又充分展现了木五合奏的完美音响效果,其中包含了1930年代的舞曲音乐元素在其中。此曲也是伊贝尔唯一的一首木管五重奏曲,充分展现伊贝尔惊艳与风趣的作曲风格,所以此首曲目在木管五重奏的曲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莱奥什・雅纳切克:管乐六重奏组曲Maldi,也称为「青春」,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圆号与低音单簧管组成。此首「青春」有四个乐章,分别是快板、和缓的行板、活泼地与活泼生动的快板。此曲作于1924年,那时雅纳切克已经70岁,因为表现的是其少年时代在布尔诺圣奥克斯汀修道院穿蓝色制服的少年圣歌队生活的回忆,故名「青春」。这首曲子充分表现了各个木管乐器的技巧与特色,但它不仅仅是只有高难度的技巧,也包含了雅纳切克在晚年作曲手法中有趣的音乐想法和特点。